期刊简介
本刊是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医药科技核心期刊。读者对象为国内临床医药工作者。由国内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担任总编,国内100多名著名临床医药专家、药品审评和评价专家参与编审。本刊紧密结合临床实际,突出先导性、实用性和时效性,是临床医药工作者的重要参考文献,也是医药生产及营销企业了解我国临床信息的重要窗口。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首页>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 主办单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
- 国际刊号:1009-0959
- 国内刊号:11-4395/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抗病毒药物的肾脏损害
李文歌
关键词:抗病毒药物, 肾脏损害
摘要:自1959年第一个核苷类药物碘苷(Idoxuridine,IDU)问世、并于1962年治疗疱疹性角膜炎取得成功以来,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研制及临床应用得到了长足发展,到2002年底,临床应用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已经达19种之多,成为目前艾滋病、疱疹、肝炎等病毒性疾病的首选药物[1,2],该类药物是天然核苷的类似物(nucleoside analogue),竞争性作用于RNA病毒的逆转录酶或DNA病毒的DNA聚合酶,嵌入正在合成的病毒DNA链中,终止DNA链的延长,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目前,在国内、外临床应用的抗病毒药物中,约50%以上是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已成为常用的抗病毒药物,自1984年首次发现该类药物在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导致急性肾脏损害以来,随着药物的日益广泛应用,有关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导致肾脏损害的病例报告也日益增多[2,3].
友情链接